全球設計師愛用的西非時尚元素:馬利泥染布 Bògòlanfini

(photo source: Wikipedia)

 

Bògòlanfini (或 Bogolan)是一種源自於西非內陸國家馬利(Mali)的全手工製做高品質棉織物,特色在於使用天然染料繪製極具文化意義的特殊圖案。在班巴拉語裡,「bogo」的意思是泥漿;「lan」的意思是藉助於;fini的意思是布料。所以通常會將 Bògòlanfini 翻譯成泥染布,又因其發源地是馬利,故稱它為馬利泥染布。

 

以前,Bògòlanfini 是給三種人使用的布料,分別是獵人、戰士和治療師。在DogonsBobosSenoufosMiniankasMalinkésBambaras 等部族都有製作 Bògòlanfini 的傳統。傳統上,由男人織布,女人染色;在織布機上編織出棉布條,再縫製成總長約五公尺的布,然後在織布上畫出圖案。這些圖案代表著:割禮、獵人、女性的婚姻狀態或其他意思等等。今時今日,Bògòlanfini 是深受新銳服裝、室內設計師喜愛的西非時尚元素,大量地運用在自己的設計當中,創造出極吸睛的非式時尚風格。

 

Bògòlanfini在馬利文化裡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也被視為馬利文化的象徵。對於海外非裔族群而言,穿上用 Bògòlanfini 製作的衣服是一種身份象徵,對於年輕人而言則是多一份時尚宣言。

 

Bògòlanfini 的涵義與符號

 

在傳統的馬利文化中,獵人穿上 Bògòlanfini 是為了能夠保護自己以及彰顯地位。另一方面,當女性經過成年禮和分娩以後也會被用 Bògòlanfini 緊緊包裹著,因為他們相信 Bògòlanfini 擁有吸收危險的能力,特別是經歷這兩項人生大事後,人會比較虛弱。除此之外,Bògòlanfini 上頭的符號也有著豐富的意義,例如表示歷史事件,記錄著馬利勇士跟外敵之間的著名戰鬥;或是畫上在班巴拉神話裡有著重要地位的鱷魚和其他物體。

 

Bògòlanfini 的製造流程

 

Bògòlanfini 的傳統染色技術是需要自然界中的水、泥土、陽光和從植物取得的天然色素等四者協作才能完成。

 

第一步:女性將採收回來的棉花以手工揉捻製成棉線,每條大約10-15公分長,然後再由男性將棉線編織寬約15公分長條棉布。

 

第二步:將長條棉布浸入黃色染料,然後以手工將長條棉布縫製成尺寸更大的織物,此時其尺寸已經大到可以製作成衣物了。

 

第三步:將織物再次浸泡到天然染料中,此時織物的顏色會逐漸變成黃土色或咖啡色。天然染劑是以礦物製成的染料,還有將非洲樺樹(Anogeissus leiocarpa)的葉子或樹皮摘下來,經碾壓、燉煮製成的黃色染料。

 

第四步:從尼日河乾枯的支流裡挖取黏土,放進土罐裡發酵數週,甚至長達一年。然後用刷子沾取染料,在織物上畫出圖案的輪廓。這些黏土因含鐵量高,此時,泥漿、染料和織物之間發生了化學作用,以至於顏色越來越深至定型。經過反覆的乾燥、浸泡動作,圖騰更加明顯。

 

第五步:將織物放在陽光下曝曬,使其乾燥,最後再以清水將多餘的泥土洗掉,再次曬乾就完成囉!

 

 

(photo source:wikipedia)

 

在馬利的莫提(Mopti)和傑內(Djenné)這兩個城市裡的藝術家,他們會用一種更簡單的做法繪製 Bògòlanfini 的圖案。他們使用西部非洲特有的一種欖仁樹屬的樹,這種樹在班巴拉語叫 Wolobugun,他們用這種樹的葉子製作黃色染料,將棉織物放進其中浸泡、染色。接著會用黑色染料在織物上頭畫出圖案,然後將黃色去除,留下鮮明的黑白設計;他們也會使用當地稱為 M’peku 的樹皮做染料,畫在織物上就會留下深橘色。(編註:M’peku 是一種學名叫 Lannea velutina 的樹,中譯為:絨葉厚皮樹)

 

大約在2000年左右,當地發展出了更為簡化的製作方式,這使得 Bògòlanfini 得以大量生產,並且應用在國內旅遊商品開發及外銷海外市場。更為簡化的製作方式是將圖案模板化,使用時只要蓋在已經染好底色為黃色的織物上面,然後用黑色或其他顏色均勻地塗上去就完成了。省去了一筆一畫、曠日費時的手工繪製流程。

 

關於 Bògòlanfini 的黃色染料

 

 Bògòlanfini 所使用的天然染料當中的黃色染料,其原料來自一種非洲樺樹( anogeissus leiocarpus,或稱為榆綠木)這種高大的落葉喬木,每年六月至十月開花,原產於熱帶非洲的莽原地區,其中 Anegeissus 屬為西非特有種。在中部非洲的熱帶雨林邊緣地區,以及東部非洲的莽原也能見到它的近親樹種。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,從非洲樺樹的樹皮內層可做成人類和家畜的驅蟲藥,因為從裡面提取出汁物質顯示出抗菌性能,意即能夠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。內層裡有兩種物質,一種名為「Flavogallonic acid dilactone」,另一種名為「Castalagin」的鞣花單寧。後者是可水解單寧酸,也是多酚的一種。多酚存在植物中的作用為影響顏色的呈現,例如秋天的葉子;多酚類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。

 

Bògòlanfini 從地方走向國際

 

Bògòlanfini 是如何從地方走向國際舞台,發光發熱的呢?

 

有一個說法說是因為馬利時裝設計師賽杜(Chris Seydou)。1970年,設計師賽杜將 Bogolanfini 跟時裝剪裁結合在一起,現代與傳統的結合,創造出極具時尚感又吸睛的服裝,例如西式夾克、迷你裙等等。因為設計師賽杜的設計,讓 Bogolanfini 火速販售到美國、歐洲等市場,同時也讓很多服裝與家飾設計師對 Bogolanfini 產生興趣,爭相開發相關商品,例如窗年、床罩、襯衫、鞋子等等。

 

另一個說法是因為西非馬利的藝術家團體 Groupe Bogolan Kasobané他們被稱為 Bogolanfini 美術運動的先驅者。

 

1970年代中期,Bogolanfini 在馬利的城市地區少見,僅在農村地區可見。藝術家 Kandioura Coulibaly 召集志同道合的五位藝術家,在位於馬利首都的國家藝術學院會面並組成團體,成立目的是振興 Bogolanfini 紡織染布的技術。這群對文化保護和歷史研究倍感興趣的人,走遍馬利各地,研究 Bogolanfini 的傳統和習俗,包括象徵字母、結構、用途、顏色代表意義等等,目的是找回失去的意義。有趣的是,Kasobané 在班巴拉語的意思是「囚禁已結束了,我們自由了」。正因為如此,他們避免使用非本國材料製作,大力鼓勵以馬利本地材料及傳統方式製作 Bogolanfini1978年時,他們在馬利的賽古(Ségou)城市舉行了第一場展覽,第二年在法國波爾多舉行了展覽,後來幾年接連在世界各地開展,在他們的大力推廣, Bogolanfini 才得以被世界看見、被世界喜愛

 

 

 

*旅非選物精選《馬利手工泥染布餐墊》,現正熱賣中!(點擊我,馬上到商品頁面)

 

 

參考資料來源: AfrocultureIndigoartsCraftatlasWikipedia

封面照片來源:Wikipedia 

 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