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臺北藝術節|在Uber發明之前,南非最前衛祖魯人力車夫

「小姐您好,先生您好

我的名字叫姆帕卡米謝,是全世界最棒的人力車夫

有人想坐坐我的車嗎?有沒有人?我們一起…

感受一下我的身體往下,你的身體就往上

我的身體往上,你的身體就往下!

很好玩的!

等等,我好像看到有人舉手了,那位小姐,是你嗎?」

(上圖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/ 圖片來源:visitdurban)

即便是在 Uber 流行的 21世紀,人力車依舊在世界各地佔有一席之地。從過往的代步、運貨工具,到如今多數轉往觀光導向的發展,冠上「人力」一詞,就注定人力車必將注入人類的創意靈魂。

位於南非東岸,橫跨祖魯族的海港城市—德班(Durban),有一群引領文化潮流的人力車夫(Rickshaw Puller)打從19世紀開始就引領著地方風潮。如同日治時代為了解決木材與蔗糖的運送而興建鐵路,1892年英國糖業大亨馬歇爾・坎貝爾爵士(Sir Marshall Campbell, 1848-1917)也為了解決交通問題而引進了人力車,同時鼓勵地方居民成為自雇的人力車夫。

儘管後來人們總將人力車夫視為奴隸、或提供苦力的勞工,然而彼時德班的祖魯人(Zulu)可是將人力車玩成一股新潮流,融入地方文化特色、時尚的服飾,與表演,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人力車夫文化。祖魯人力車夫不僅成為當地次文化代表,更在國際旅行流行後發揚光大,成為觀光客趨之若鶩的觀光遊程之一。

擁有130年歷史的祖魯人力車夫,當地人稱之為「amahashi」,也是「馬」的意思,多數為祖魯人與姆蓬多人(Mpondo),他們把握機會在碼頭與城鎮之間攬客,協助運送貨物、或為造訪的商人提供接駁,可以說是南非的第一代Uber。

在許多歷史照片紀錄中,常常會出現身材豐滿的白人懶洋洋地躺在人力車上,由一個汗流浹背的黑人拉著,這形象也成為許多漫畫家用來諷刺殖民時期歐洲人的素材。

然而,無論是諷刺地位或奴隸,都無法阻止人力車夫與日俱增的需求,小小的海港從 1899年的 740輛人力車,在短短10年間暴增到 2170輛,還不包括有錢人自雇的私家車夫。直到20世紀初,人力車夫甚至來到2萬多名,競爭激烈,幾乎成為德班最熱門的工作之一。

(上圖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/ 圖片來源:the saunther)

不怕怪美就怕無聊,點燃時尚革命的次文化

早期的人力車夫制服如同廚師,漿燙過的襯衫筆挺,搭配白色短褲,下緣縫上紅色的裝飾,看起來穩重不失正式。但,祖魯人怎麼可能忍受如此單調又無聊的服裝!為了在每日的拉車工作中增加樂趣,同時也區別車夫跟廚師的形象,他們開始在制服外頭披上原住民服飾,或是在內裡加入流蘇皮革裙,隱約地透露一點「不一樣」的氣息。

想當然爾,點燃的時尚火苗只會越燒越旺,緊接著就開始有人在頭上配戴牛角,並仿效傳統祖魯戰士風格裝上傳統羽毛(isiyaya),也在1900年初始,正式掀起祖魯人力車夫的「時尚革命」。

(上圖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/ 圖片來源:the saunther)

車夫們不但取材流行文化,加入多元視覺元素,還將羽毛頭飾越做越大、越做越浮誇,逐漸變成一個充滿特色的巨大頭部裝飾;衣服的設計也從未停止追求新的可能性,除了固定配置的襯衫和短褲,還會加入在地素材,如皮革、牛尾、動物的皮毛等,以安全別針固定,方便隨時增減和排列組合,再透過多層次穿搭來掩蓋結構上的銜接處。

到了1930年代,甚至開始出現動態的裝飾,彩色流蘇、彩球、圍巾等會隨著車輛移動隨風飄動的飾物,帶來前所未有的繽紛流動感。1940年代後,小圓鏡、黑膠唱片、聖誕節彩帶、甚至是腳踏車反光板又帶來更多驚喜。

可別以為東西越多、量體越大越好。車夫們在整體服飾比例、色彩平衡的運用都有經過精心設計,裡頭穿插的傳統圖騰、地方飾品素材、以至服裝的搭配,都是在符合整體一致的狀態下進行的創意巧思。舉例來說,儘管服裝各異,但基本上都是依身體比例分成三至四段,每段各有巧思,但整群車夫放在一起依然保有視覺的一致性,呈現獨特又協調的視覺美學。

(上圖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/ 圖片來源:alamy.com )

人力車還是人力飛船? 舞動般的飛騰步伐

除了裝扮,人力車夫本身也沒閒著,他們會在小腿到腳踝的地方塗上白漆,並刮出簡單的線條設計,讓膚色與白漆交錯出獨特的圖紋,既像踝飾也像襪子,偶爾還會掛上種子或豆莢,製造移動中的聲響效果。

但最令人驚喜的,還是為了展露腳踝設計所發展而成的花式步伐,除了戲劇性的小跑步、狂野的跳躍、旋轉,將靜態的服裝戰場擴大成為動態的舞蹈Battle,充滿創意的花式步伐讓拉車宛如一場跳舞般的空中飛騰,無論坐在車上或在路旁觀看,都像是一場華麗又歡騰的街頭表演秀。

而到1960年代後,除了車夫本身的裝扮,人力車也都被拆解到只剩基本結構,車體加入大量的串珠、圖騰、線條,以白色為主色系,讓繽紛的裝飾加強車身的吸睛度,在擁有蔚藍海岸與白色沙灘的德班城市,創造出迷人又絢麗的視覺奇觀。

綜觀全球各地的人力車夫文化,祖魯人力車夫對視覺風格、動作表演性的追求,都是舉世唯一,至今尚未被任何人超越或模仿。

(上圖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/ 圖片來源:visitdurban)

載你一程,與歷史共舞一曲繽紛

「不要再騎腳踏車、摩托車 

也不要再搭地鐵了

這些東西一點創意都沒有

他們說這裡很無趣

但我的人力車讓一切都有趣 

我要找個乘客讓我載一程

我們一起去火星,展開新的人生

遠離COVID、猴痘這些鬼東西」

這五十年來,祖魯人力車夫一再地被明信片或攝影紀錄描繪成奇觀,甚至在60年代扭轉被攝者的被動角色,開始與地方的觀光攝影師合作、為觀光客拍攝紀念照,透過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流傳至全球,留下大量的照片紀錄為史料。

照片中陽光明媚,棕櫚樹在背景搖曳,英姿颯爽的人力車夫笑容滿面,這股民間發起並蓬勃的次文化,一度成為南非官方認證的重要觀光資產。

然而好景不常,1960年發生的南非沙佩維爾大屠殺(Sharpeville Massacre),數百名車夫因為反對種族隔離的旅遊禁令而失去生計,讓人力車夫文化一度沉寂了30年。所幸部分車夫的服裝被收藏進博物館,讓後來的人們仍得以追憶與研究這股充滿在地風情的文化。直到2011年「Walking with Dignity」活動,試圖恢復祖魯人力車文化,25台重新翻修的人力車重新回到德班的黃金海岸路上,開始為觀光客服務,我們才終於有機會重溫過往絢爛。

直到現在,祖魯人力車夫依然持續在升級,不管是華麗到不可思議的車身、浮誇的頭頂裝飾、還是充滿祖魯文化特色的服裝,都持續在德班的艷陽下蓬勃閃耀著。

而來自南非的編舞家羅賓・奧林(Robyn Orlin),更大膽將人力車搬進劇場,結合生猛狂放的原民女性電音live,將色彩開到最滿、舞力開到最強、幽默不能少,管它政治正不正確,讓南非幽微複雜的種族歷史與現實暗影透過表演噴射四濺,狀似風火輪的人力車宛如宇宙飛船,隨著車夫們飛騰的舞步,展開這場五光四射的與歷史共舞。

( 照片來源: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網  )

◍◍◍◍◍◍◍◍◍◍ 2023臺北藝術節 ◍◍◍◍◍◍◍◍◍◍

​羅賓.奧林與動動舞舞團《我們腳踩無敵風火輪,五光十射你的路,與魔鬼共舞在1820》
We wear our wheels with pride and slap your streets with color… we said ‘bonjour’ to satan in 1820 … ——

​演出時間|2023.08.05-2023.08.06
演出地點|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
購票連結|OPENTIX


本篇文章由臺北藝術節提供,撰文者 Stella Tsai 

封面照片、劇場照片皆取得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授權,未經允許請勿擅自下載另作它途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